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在聯組會上發言,向習總書記匯報工作。習總書記對黃璐琦提出的建議,一一作出回應。總書記詳細詢問了《中華醫藏》編篡有沒有計劃?哪兒可以編篡?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有什么進展?生源如何?中醫藥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要怎么建設?等問題。
習總書記指示,要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要科學總結和評估中西藥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學的方法說明中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
黃璐琦委員
以下為匯報全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中醫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中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十四五”期間,要建立健全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報告也為委員履職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指導,明確了方向。建議:
一、增強文化自信,傳承精華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疫情初期,沒有特效藥和疫苗,我們根據臨床癥狀和既往實踐經驗,從經典名方中尋找依據,快速推出“三方”,取得滿意療效。在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66天內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58例,其中(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率達88%,純中藥治療出院88例,這深刻說明對古典醫籍精華進行梳理和挖掘的重要性。據統計,現存于全國各地的中醫古籍已達8000余種,為此,建議應加快編纂《中華醫藏》,承緒中醫藥學統文脈,厘定中醫藥學術源流,發掘東方生命科學智慧,彰顯我國醫藥文明輝煌。“盛世修典”是我國繁榮強盛的標志,完成此項任務關鍵是加強人才培養,《黃帝內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們正在籌建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力爭吸引一流生源,培養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養、國學底蘊的中醫藥領軍人才,為促進中醫藥薪火相傳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重要作用。
二、勇攀醫學高峰,守正創新
青蒿素的發現充分證明了中醫藥具有原創的科技優勢,是生命科學的“戰略必爭領域”。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其中科技創新基地是重要基礎和保障。目前,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極不完善,沒有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建議在中醫藥、針灸、中西醫結合等基礎研究領域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匯集生命科學與中醫藥科研優勢資源,建立中醫藥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產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
三、中西醫并重,補足發展短板
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是我國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的特色和優勢,是我們為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針對公共衛生服務、應急救治儲備等方面的基礎性短板和供給不足,要均衡配置中西醫的醫療資源力量。建議建立中西醫協同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機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西醫并重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中強化中醫藥工作平臺建設,將中醫醫院納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范圍,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